top of page

你減肥還在看體重?降「體脂肪」才能不復胖

肥胖是導致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,在國人十大死因中,與肥胖有關的高達8項。據統計,國中生體重過重及肥胖者達29.2%;18歲以上更是達40.17%;在台灣,每3個人就有1人的體重超標,「減重」應該是國人最關心的健康大事。


根據調查,九成減重的人面臨復胖困擾,關鍵點在「體脂肪」。現代醫學測量肥胖不再只用體重,而是體脂肪;對於是否須減肥,不再只以「體重」做標準,改以「體脂率」做判斷。


體脂肪藏在身體的哪部位?


人體體脂肪分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二種,最容易儲存在腹部,大腹公、小腹婆就是典型的體脂肪過多;此外,下巴、手臂也是體脂肪容易囤積的位置,雙下巴、蝴蝶袖也是體脂肪過多的現象。

體重正常≠體脂肪正常


判斷肥胖不是看體重,而是體脂肪,若未能將體脂肪降到標準值,減掉的是水分或肌肉,勢必提高復胖機率。例如外表身形纖瘦,但體脂肪率在30%以上,這種俗稱「泡芙族」,雖然外表不胖,仍是肥胖。反之,很多運動員體重超重許多,但體脂肪率只有20%,不能稱之肥胖。


體脂肪率男女不同


體脂肪率是指體重有多少百分比是由脂肪所構成,男性正常體脂率在14〜23%之間,女性在17〜27%之間,年紀越大體脂率越高,30歲的男性超過25%、女性超過30%即為「肥胖」。如果一位60公斤的男性,體脂率為20%,其身體的脂肪重量為體重(60公斤)×體脂率(20%)=12公斤。維持健康之最低體脂肪量:男性3%、女性10~12%。


體脂肪過高過低均不利康


體脂肪率若超過30%,健康開始走下坡,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因子升高,超過40就容易引發內分泌失調;體脂肪過低也不利健康,女性會有停經症狀。


醫師強調,真正對健康有害的是脂肪,不是肌肉、水,因此減重要減的是脂肪,而不是體重!









參考資料: https://www.ch.com.tw/index.aspx?sv=ch_epaper&chapter=epaper20180904

4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