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雙盲實驗對你的選擇非常重要!!!

Updated: Dec 13, 2021

很多藥物或營養產品為何沒有效,可能它們只是安慰劑。

如果有雙盲實驗,能讓你立馬變聰明,懂得如何選擇,一定幫到自己和家人。


什麼是雙盲實驗呢?


雙盲是科學方法的一種,目的是避免研究結果受安慰劑效應或觀察者偏向所影響。在各種科學研究領域中,從醫學、食品、心理到社會科學及法證都有使用雙盲方法進行實驗



它可以讓你在頭腦中進行不同方向的思想實驗。人類往往習慣朝一個方向進行思考。雙盲實驗卻不斷提醒你要朝不同方向思考,注重「樣本」、「對照組」與「基礎概率」,避免「主觀偏見」、「隨機效應」、「安慰劑效應」等等。一旦養成「雙盲實驗」的習慣,你可以輕而易舉地在頭腦中乾掉很多「認知偏差」。


為什麼雙盲實驗重要?


人類的知識都來自于歸納法。而歸納法建立在連續性假設之上,即未來將繼續和過去一樣。


現象和現象之間本不連續,但人類思維只能建立在連續性上。於是在不連續的現象間,生硬地插入因果律作為橋梁。結果我們獲得的不是邏輯學的必然,而是心理學的必然。說白了,這就是一種認知偏差。


羅素有個著名的比喻,農場里有一隻火雞,每次一看到農場主來,就被餵食,這只火雞就以為農場主和餵食之間有因果聯繫。但結果有一天,農場主帶來的不是食物而是獵槍,農夫把火雞殺了。


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就和這只火雞一樣。


歸納推理大多數時候是有效的,比如聽到雄雞叫,天就亮了;打雷會下雨;下雨天道路是泥濘的。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常識。而一旦把歸納推理用在人類未知的領域,問題來了。


例如檢測某款新藥的療效,讓患者吃下該藥,觀察患者是否痊癒,如果痊癒,則認定該治療是有效的。——傳統臨床醫學就是這麼乾的,這能行嗎?


要想對兩個變量進行因果推斷,必須保證一個變量變的時候,其他變量完全不變。


有些疾病無需治療也能自動痊癒,例如口腔潰瘍,感冒等,有些疾病的病人吃安慰劑後,在心理暗示下也能痊癒。以上兩類情況下醫生進行的藥物和治療都是多此一舉的,使用的藥物和療法都是無效的「假治」


雙盲實驗就是為了排除變量的不確定性,從而證明兩個現象間的強因果關係。


所以,無論藥物或營養產品,如果通過了雙盲實驗,便知道一定是有效,不是心理作用,是信心的保證。



透過以上連結購買雙盲實驗證實的營養產品,會有兩次免費身體檢查,務求令選取服食的朋友有數據證明有效,由美國上市公司提供。



著名中醫黑棒棒醫生舉過一個形象例子來解釋雙盲實驗的作用。


買蘋果。王婆打開了一箱。「又甜又脆的蘋果嘍!不甜不脆不要錢」,說的好聽!當然了,賣蘋果的說的都好聽。如果你是個智力正常的消費者,不需要考慮就會挑幾個看看。不錯,確實沒有爛的。但是只看「幾個」是不夠的,最好把整箱都翻看一遍才放心。只是你沒有時間,或者王婆也不讓乾。那麼,你檢驗的越多,「這一箱蘋果都是好的」的可能性就越大。這就是「大樣本」的意義。

但是,高明的消費者考慮的更多,他要貨比三家,沒准兒李婆的蘋果更甜更脆,「比」比「不比」更可靠。這就是「對照」的意義。

比就比,李婆拿出十個蘋果,可她眼花;王婆也拿出十個蘋果,可她眼毒著呢。這不用比,王婆的蘋果好。慢著,消費者可不是被騙大的,兩個婆婆都蒙住眼,隨便從箱里摸出十個來比比。最後是李婆的蘋果好。嘿嘿,這個就是「隨機」的意義。

經過這樣的對比後,作為旁觀的第三者,你要是真的以為是李婆的蘋果好,你可能也上當了。因為這個消費者可能是李婆的托,也可能對李婆有好感。那麼怎麼辦?將隨機選出的二十個蘋果讓第三者來編號,然後打亂,再讓消費者來判斷,判斷結果由第三者進行統計。現在不但消費者不知道,連王婆李婆自己也不知道哪個蘋果是自己的。所以最後得出的結果才是真正客觀可靠的。這,就是「雙盲」的意義。

雙盲實驗是證據分級重要的分水嶺。


是否理解雙盲概念,構成人們認知能力的重要標桿。


雙盲實驗可以提高5方面認知能力:


你會學會不從零星言論中歸納出普遍結論。

你會學會一個貌似重要的結果,可能只是偶然發生。

你會理解排除主觀偏見有多麼困難,你會開始嘗試放棄崇拜權威和個人觀點。(有了立場,就有漏,不究竟。)

你會學會不再接受那些非科學療法和那些假冒醫生的江湖騙子。

你會學會更加廣泛的使用批判性思維的習慣。

從概率思考到批判性思考,雙盲實驗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理性思考能力,練習反直覺思考能力,變得聰明。





參考資料:

220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